泡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泡书吧 > 去大明扶贫 > 正文 第174章 说走就走的旅行

正文 第174章 说走就走的旅行

    “辽王府关门,除留下必要看门人员外,王府人员全部随本王到辽东各地休假避暑。”

    六月一日,朱植突然高调宣布了一个好消息。

    大家自是无不兴高采烈,包括快要成年但被辽王关在王府好久没有出门的豹韬将军。

    六月四日,朱植率领一千来人浩浩荡荡来到了辽海卫,也就是后世的海城。

    在易信的指挥下,龙江船厂的工匠已经协助辽海卫留守人员建好了辽海卫新码头,疏浚了附近二十里的河道,平时可以停靠四百吨级左右的船只,涨水季节甚至可以停靠一千吨级的大船。

    辽海卫虽然没有多少让人赏心悦目的风景,但是这里的建设场景让辽王心潮澎湃。

    辽王就让随行人员自由行动,想到附近的盖州吃海鲜的去吃海鲜,想到辽阳吃羊肉的去吃羊肉。

    他自己却召集吴高、吴杰、易信、柳升等人研究起辽海水师的下一步规划,决定将辽海卫的人马再分成三部分。

    一部分由易信带领,前往吉林乌拉建立船厂,开发松花江,从水路打通和长春城、扶余城的联系。

    一部分由柳升带领,沿辽河往铁岭、开原、沈阳、抚顺等方向,再修建一系列码头,进一步疏浚河道,方便物资从水上转运。

    一部分由吴杰亲自带领,扬帆出海,前往高丽,拿粮食换火山灰,造水泥。那晋商雇佣的船只还是太小了,成本太高不说,还跟不上抚顺水泥厂的需求。

    几天后,辽王又带领众人来到沈阳、抚顺、新民、青桩等地,就是差点把他累死的大沈阳城市群和抚顺新兴工业区。

    在辽王到来之前,沈阳城建工作如火如荼、大干快上,累得快让人喘不过气来。

    被抓来的广西俘虏,更是心生怨恨,激烈反抗和消极怠工的不在少数。

    辽王来了之后,马上宣布:“无论军吏、工匠、移民、俘虏,一律放假三天。”

    在这三天里,自然是酒肉飘香、歌舞升平,开支全由辽王府承担。

    假日上午,朱植就让黄湜组织第一届辽海杯龙舟赛,附近无论驻军、平民、商人、俘虏都可以组队参加。

    尽管端午节早过了,又发生了好几起撞船、翻船事故,浑河两岸还是充满了欢歌笑语。

    到了傍晚,收钱王爷就开始带着他的雪原剧团进行巡回演出,一会儿是热情奔放的秧歌舞,一会儿是半荤半素的二人转,一会儿是靖江王爷用半吊子闽南话唱的《爱拼才会赢》,一会儿是辽王用醇正粤语唱的《顺流逆流》。

    演出结束时,辽王亲自走上戏台向大家承诺:“各位,不管你们是北方人还是南方人,是移民还是俘虏,只要愿意为辽东建设付出汗水的人,你们都会成为第一批沈阳人,一年后都会拥有自己的房屋和耕地……”

    一番类似后世劳军的骚操作下来,沈阳附近的数万军民在一扫多日的疲惫之余,感到了一种想在沈阳安家立业的归属感,甚至有了一种在沈阳建功立业的使命感。

    辽王府驻沈阳办事处主任黄湜不由对副主任铁燿感叹道:“文武之道,在于一张一弛。辽王殿下小小年纪,竟然运用得如此娴熟!”

    在沈阳停留期间,朱植免不了要以辽王之尊出席一些重要仪式活动。比如,要为文庙和武庙的奠基铲下神圣的第一锹土,为回民区即将落成的清真寺题写寺名。

    振华学堂刚好草成,铁燿邀请辽王为开学典礼致辞,害得辽王搜肠刮肚,当场作了场题为《少年智则国智》的演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

    “如果我大明少年人人得以上学,则我大明国运如红日初升,其道大升;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翕张……”

    “美哉我少年大明,与天不老!壮哉我少年大明,与国无疆!”

    台下的婉清和婉君,一听就是抄袭后世梁老先生的《少年中国说》,都在那里捂嘴窃笑不已。

    黄湜、铁燿等大儒还有学堂的先生们却听得如痴如醉,又有振聋发聩之感,事后赶紧让人将辽王的金句雕刻在学堂内。

    与此同时,靖江王爷带着王府人员沿着浑河参观了正在建设中的抚顺工业基地,感受辽东建设新成就。

    浑河边已经耸立起一排各种高炉、蒸馏炉和窑炉的烟囱,巍巍壮观。战车局和枪炮局也摆开架势,抓紧时间利用更为强劲的水力开始进行试生产。

    蒯富也在河边建好了碾米厂,可以同时使用水力和风力碾米磨面,可以为周边居民节省好多人力,用来干其他事情。

    郭骥又给张信抓来一千多个女真俘虏,个个身强体壮,刚好适合挖煤、采矿、伐树之类的粗活,刚好缓解了工业区人手不足的困难。

    六月底,大部分王府人员一路吃好、喝好、玩好,尽兴返回了广宁。

    婉君、婉清却闹着要继续进行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去看那美丽的大草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去大明扶贫请大家收藏:去大明扶贫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她俩的理由义正辞严:“只有这样才能激发灵感,更好地为你辽王小老人家卖命。”

    明月、明珠两个小姑娘家家的,也想回老家看看父母。

    朱植只好答应道:“那好吧,咱们先到长春转一转,到黄龙府晃一圈,再到明珠老家吉林看一看,最后回到西辽河驰骋大草原。”

    他心里却在盘算,刚好可以顺便检查检查各地的工作,相当于在自己新打下的地盘上洒泡尿,也算是宣示主权。

    大东北可不仅有美丽的大草原,还有美丽的大森林,美丽的松花江。至于后世的大兴安岭、呼伦贝尔大草原,美是美,但没有高铁、飞机,还是一个远字了得。

    朱植另外又叫上穿越而来为自己打工的情歌王子收钱和张信,在盛宣一营步兵的护卫下迤逦北上。

    最开始,辽王的兴致并不是太高,别人看景,他却在思量着规划辽北。

    收钱的一个相好为了逗他开心,主动撒娇道:“辽王爷,给我们讲个段子吧?”

    辽王憋了半天,才惜墨如金说了十个字:“秃驴,你敢和贫道争师太。”

    丫头们却是一点都不觉得好笑,等后来慢慢咀嚼出里面的信息量时,大家已经走了好远,时过境迁了,还笑个屁?

    每到一地,英明神武的小辽王难免会犯职业病,时不时地对当地的狗腿子下达个什么指示:

    “蹇义啊,这水稻快成熟的时候,可别忘了及时起沟排水……”

    “戚祥啊,你这每匹小马驹,一定给我登记好父母来源,别整得不明不白的……”

    “易信啊,这个船厂你就大胆给我造就是了,建设嘛,总要付出试错成本……”

    每次他的指示还没说完,婉清和婉君赶紧拉着他当免费导游去了。

    辽王现在别的优点没有,就是对周边的佛塔、寺院等文物古迹比较熟悉,刚好给她俩补补历史课。

    相对而言,收钱就比较洒脱,一副人生苦短、及时行乐的样子。

    “靖江王爷,给奴家唱一段好吧?”明月想听收钱唱歌。

    “好嘞。各位小妹妹听好了。”

    在小丫头片子们的怂恿下,收钱随口就是一首情歌嗨起来:

    一天不见妹妹睡不香,

    两天不见妹妹心慌慌,

    三天不见不知该怎样……

    有了收钱,这场旅行注定不寂寞。

    收钱王爷后世是东北人,本来就是天生幽默的免费导游,穿越后又被沈庄带偏了,娶了红袖和添香两位小妾,一路上不是荤段子不断,就是歌声连绵,让几个丫头一路欢笑,一路尖叫。

    就连明月、明珠等几个平时服侍辽王的丫头,收钱王爷新收的红袖和添香,似乎也没大没小起来,一路上大着胆子学婉清、婉君,一会指使辽王干这个,一会指使靖江王干那个。

    没有小辽王和靖江王当这个最好的听众和观众,大家总觉得玩得不尽兴。

    真是一场让大家都感觉到彻底放松的旅行。

    尤其是婉清、婉君,慢慢地已经喜欢上了辽东,不再幻想回到后世了。

    心安处即是家乡,不过如此。

    喜欢去大明扶贫请大家收藏:去大明扶贫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藏风 吃了肉,就不能吃我了 攻略阔少迹部君 完美世界 四合院:我可以吸收生命 十日终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