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泡书吧 > 去大明扶贫 > 正文 第161章 工业兴辽

正文 第161章 工业兴辽

    到了第二天,大家还没有从辽王那个什么分田到户、联产承包、摊丁入亩的兴奋中缓过劲来,辽王又把会场转移到车间,继续开现场会。

    只见蒯富带大家到了一堆机器面前,介绍道:

    “大家看看,在我们面前有五台碾米的机器。第一台是大部分农户家用的土砻,使用寿命是能碾二百石米,碾出的米不仅大小不一,还有很多秕糠,只能留作农户自己食用。老百姓说吃糠咽菜就是因为只能吃用土砻碾的米。”

    “第二台是木砻,使用寿命是能碾二千石米,碾出的米,成色好看,秕糠少。但是木砻造价贵,效率低,主要用作缴纳军粮和官粮。”

    “第三台是江南一带使用的水碓,靠水力推动,使用寿命和效率都是木砻的十倍以上,但是容易受到河水涨跌和地势的影响,移动不便。”

    “第四台是我们根据辽王的指导,改进的船碓,不受河水涨跌和地势对机器的影响。而且一船之上可以同时安置十到二十台水碓,生产效率是传统木砻的一百到二百倍。”

    “第五台是我们根据辽王的指导,改进的风车磨坊模型。不仅能碾米,还能磨面,只要有风,这台机器就不会知道累,比骡子还好使,比驴子还听话。”

    大家还没回过神来,张信接着又领大家到了另一个车间,继续介绍:

    “各位大人,你们看看,在我们面前有三台纺纱车。”

    “第一台是大多数农户家里的手摇式纺纱车,一个农妇每次只能纺一个纱锭。”

    “第二台是江南苏杭一带的纺纱车,一个熟练工人可以同时纺三个纱锭。”

    “第三台是蒯富最新研制成功的纺纱车,目前一次可以同时纺三十个纱锭,不仅速度比人力快,而且纱线均匀。后面继续改进,可以达到同时纺出一百个纱锭。”

    “如果利用水力纺织,一个人可以同时照顾十部这样的纺纱车,一人之功为先前三百人之效,并非危言耸听!”

    “换句话说,以前农户妇女在家忙碌一年,打造的纱锭顶多够一家五口之用。现在,借助更大的厂房、机器和熟练操作这机器的工人,一年可以造出足够一家人三百年之用的纱锭。”

    “大家可能会担心,纱锭一多,物价势必要贬值。即使如此,拿其中三十年的纱锭收入用来盖房子,三十年的留给儿子娶媳妇,三十年的留给自己再娶一房小妾,十年的用来买米,十年的用来买衣服,十年的用来买酒买肉,十年的用来买马车,三十年的留作其他家用……官府仍有至少一百四十年的纱锭收入作为赋税。可以说是官民两利。”

    等蒯富和张信用鲜活的事实对大家进行了科普,建立了直观印象之后,辽王才给众人继续加大剂量,打了一管一千毫升的鸡血:“昨天,我所说的兴农之策只能算是农业立辽,让大家有饭吃,有衣穿而已。但是,让辽东兴旺发达,让大家有酒喝,有肉吃,有学上,有小妾养,还是要发展工业,要靠工业兴辽。”

    “发展工业?”

    “工业兴辽?”

    又是一个大家闻所未闻的概念。众人不由窃窃私语起来。

    只听辽王继续对大家科普:

    “什么是工业?就是让以前的作坊变得更多更大,机器更加坚固、更精细、更高效,工匠队伍也更多,分工更合理,造出的东西也要比以前多出百倍、千倍甚至万倍,生产的成本也更低。”

    “这样一来,一个熟练工匠的价值远远超过了十户种地的农民。官府不需要刮地皮,就有足够的赋税保持军队和衙门的运转。”

    “为什么说工业兴辽?因为种地种不出可以百年不倒的房屋和大桥来。虽然我们现在还造不出像纺纱车这样高效的耕地机器来,但是总有一天,本王会带领大家发明一台提高十倍甚至百倍效率的耕地机器代替牛马牲畜。”

    “为了尽快迎来这一天,大辽东要建立以沈阳为中心,广宁和长春为副中心的东北城市群。就像天上的水星、木星、土星、火星、金星要紧紧围绕太阳一样,周边各卫也要围绕沈阳转。争取在五年后,在沈阳、长春和广宁三城,以工业为生的人口要达到五万户以上。”

    “现在,本王给你们的另一个任务就是,利用农闲时间,在蒯富的引导下,规划三个城市群建设章程。在这新兴城市里,不仅要有卫所兵营、王府衙门,也要有专门的居民区、工业区和商业区,还要有一批学堂、藏书楼、寺庙、教堂、公园、客栈、酒楼、商铺、戏院和澡堂……”

    “目前,广宁已经建立了小学堂,明年沈阳和长春同时建立速成小学堂。到第四年的时候,还要各建一个中学堂,开启民智、培养人才……”

    辽王努力用最浅显易懂的语言向大家描绘这美好蓝图,引起大家的兴趣。

    “城市群?”诸位大员们听了后,又是闻所未闻,顿时感到压力山大。这辽王殿下为什么每次的想法都是如天马行空,无迹可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去大明扶贫请大家收藏:去大明扶贫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会后,大家不好意思找辽王请教,纷纷找平时和辽王最为亲近的张信和蒯富等人请教城市具体规划布局、建设步骤和施工方法。

    到了第三天,辽王又召集了铁炫兄弟、蹇义、黄湜、张石、张信、婉君、婉清、蒯富、郭镛、郭鉴、徐德、宋有才、李喜旺等人继续开会,群策群力,集思广益,深入研究完善工业兴辽计划。

    郭镛首先发言:“我们兄弟俩觉得要继续扩大农具厂和家具厂的生产规模,把生意做到长春去。最好把战车局分出一部分人马,划到家具厂来,专门生产马车。现在想买车的人越来越多,特别是一些小老板们甚至想买两辆,一辆拉货,一辆坐人。”

    辽王立即表态:“你们这个建议好。明年还要新增五万户移民,至少再开垦两百万亩农田。在长春开家具厂和农具厂分厂的事情就完全交给你们兄弟俩了。”

    辽王瞅了郭镛兄弟俩一眼,心里不得不佩服这兄弟俩真是嗅觉敏锐,甚至盯上了马车生意,快赶上沈庄这个奸商了。

    但是想起沈庄下江南前的建议,他在权衡一番后,还是拒绝了郭氏兄弟染指马车厂的野心,说道:“至于马车厂的事情,我已经安排蒯荣和沈庄去做了。家具厂和农具厂也够你们忙活的。”

    郭镛兄弟不由面露失望之色,他们也听沈庄说过,马车厂是好大的一块蛋糕啊。

    徐德接着提出:“我觉得还要扩大酿酒厂,最好把产能扩大到年产三十到五十万斤,把酒卖到内地去。这是一个极赚钱的生意。”

    徐德的建议马上获得满堂彩,自然很快通过。在辽东,谁要是和酒神过不去,恐怕不出三天,就要上西天见神了。

    婉清马上说道:“我和婉君觉得,还是要建个香皂厂、牙刷厂、牙膏厂,还有洁具厂、玻璃厂,有了这些,才是高品质生活的开始。”

    辽王没有立即吱声。

    他心里却在腹诽,这姐妹俩这两年尽琢磨这东西去了,老想拿王府的资源改善自己的生活品质先。

    马上有人问道:“什么是牙刷厂?”

    宋有才答道:“就是一头有毛一头光,插在嘴里冒白浆的玩意。”

    朱植等几个穿越人顿时“扑哧”一声笑了起来,婉清和婉君也是面红耳赤。

    这不是穿越前天晚上,和大家喝酒时,沈胖子这个流氓讲的黄段子吗?

    张信是有眼力劲的,为了防止大家继续围绕这个尴尬的问题追根问底,马上把话题岔开:

    “这两天大家也看到了,蒯富已经研制成功各种碾米、纺纱机器。”

    “我觉得要马上成立一批米面加工厂、纺纱厂,顺便再建一些制衣厂、制鞋厂、制革厂……千穿万穿,吃喝不穿。”

    “不过在眼下,光是新来的两万广西俘虏和三、四千罪臣家眷的衣食住行和过冬就是个大问题。”

    张石就苦笑着说:“我是协助辽王管军务的,本不该插嘴。但是辽东面上就这么点人,根本没有精力一下子同时开建这么多工厂。建厂也有轻重缓急,而且建这么多厂也不符合辽东目前面临的形势要求。”

    张石一说,大家都感觉都受到了点小打击。

    张石可不仅仅是管军务的,目前他可是辽王最信任、最倚重的大将,他的话相当的有份量。

    辽王也是沉默半天,才慢慢进行引导性发言:

    “按理说,你们说的都对,建这些厂不仅事关辽东百姓的衣食住行,也事关辽东的可持续发展。像徐德搞出来的高粱酒,婉清、婉君二人帮助蒯富搞出来的玻璃罐罐、香皂、陶瓷马桶甚至可以拿到内地,赚取大把大把的银子。”

    “但是,我还是要说一声‘但是’。对于大辽东来说,今年夏天大旱,辽南入不敷出,辽西靠着土豆、红薯才勉强渡过难关。到了明年,老百姓首先想的还是填饱肚子。这是我们决策的背景,也是行动的依据。”

    “因此,目前大规模建厂,推广婉清建议的这些东西还是有些奢侈。即使是在内地,也可能没有大家想像的那么畅销。因为内地老百姓的收成还不如辽东哩,大家都在过紧日子。”

    辽王的话顿时给大家头上浇了一瓢冷水,大家更加沉默了。

    朱植缓了缓语气,继续说道:

    “当然,我也不是完全反对大家的意见。就目前而言,我同意参谋长的意见,干事情要分个轻重缓急。在广宁、长春和沈阳等地建几个碾米厂和纺纱厂,可以节省更多人力从事其他生产。这样的厂要支持。”

    “至于婉清建议的香皂厂、玻璃厂等等,如果沈家愿意合作,可以先暂时进行小批量的试生产,这些新产品还有一个改进完善的过程,不要一投入市场,就坏了口碑。”

    “至于什么酒厂、制衣厂、制鞋厂,可以交给沈家去经营,也可以交给晋商,由沈家和晋商自己从内地找人来经营。如果郭家兄弟手下缺人手,你们那个家具厂、农具厂也可以引进外来资本。辽东到处都是钱,钱是赚不完的。有钱大家赚,何必把自己搞得太累呢?这样,我们也好集中力量干大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去大明扶贫请大家收藏:去大明扶贫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一听辽王要将这么多赚钱的生意都交给晋商和沈家去做,大家情绪更是低落起来。

    辽王不忍心打击大家的积极性,只好调整了一下思路,继续解释道:

    “让给晋商或沈家的生意,我们只是不参与具体经营,王府还是要派账房先生进行监督的,年底也要分不少利润的。像酒厂、香皂厂、玻璃厂,制衣厂,即使交给沈家经营,徐德、婉清、婉君、蒯富都有技术专利入股,到时候要分成的。”

    “我们生产的高粱酒、玻璃、香皂卖到内地虽然数量少,但物以稀为贵,价格也可以定高些,专门赚富贵人家的钱。如果本王回京城,还要专门搞一个辽东博览会,让京城和江南的富贵们开开眼,要赚钱就狠狠赚那些有钱人的钱,利润也不比大规模生产少多少。”

    “大家已经勒紧裤腰带两年了,不差最后一年。三年后,技术也更成熟了,人手也充足了,老百姓的消费能力也上来了,我保证把你们的建议都落实,扩大规模生产。”

    “这样,大家既有钱赚,也能让普通老百姓也买得起。本王保证,到时候,在皇宫、王宫和寺庙才能见到的玻璃,寻常百姓都拿来装酒、装油。”

    大家的情绪好不容易好了一些,只听辽王又说道:

    “但是,张参谋长提醒的非常好,有些东西不符合辽东目前面临的形势要求。夏天,朝廷对我们辽东的打压和防范,大家也都看到了,连半斤生铁都不卖给我们,铜更是没有着落。”

    “这也给辽东敲了个警钟,必须自力更生,丰衣足食。今年中秋节,我还不得不厚着脸皮赖着广东水师的几艘破船不还,让柳升带到南洋去买铁。但这不是长久之计,广东水师已经告到了兵部。”

    “前段时间,我请大家到沈阳东边的抚顺关一带现场查看了一下。大家知道为什么吗?”

    “那里不仅有煤矿、铁矿、石灰岩矿,还有水流更急的浑河。我就寻思,如果在沈阳东边的抚顺关建一座工业基地,专门用来开采煤矿、铁矿、石灰岩矿,再利用浑河水力建立一系列提炼焦煤、冶铁钢铁、烧制水泥的高炉,可能对辽东的生存更为重要。”

    听辽王这么一说,大家又开始点头称是,辽王殿下总是高瞻远瞩。

    辽王心里也是松了一口气,就让蒯富带路,请大家一起去参观枪械局的生产车间,介绍一下他新研制的刻线机床。

    喜欢去大明扶贫请大家收藏:去大明扶贫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藏风 吃了肉,就不能吃我了 攻略阔少迹部君 完美世界 四合院:我可以吸收生命 十日终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