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泡书吧 > 去大明扶贫 > 正文 第121章 配合北伐

正文 第121章 配合北伐

    第121章 配合北伐

    转眼间,就到了洪武二十三年正月初六。

    辽王留张石驻守广宁城,自己带着直属医疗队、辎重营,载着一批新赶制的军械和紧急御寒物资向长春进发。

    张石本来也想随征,可是广宁、懿州和凌海三地仅有中护卫三千人马和两千新兵驻守,留守和转运军需任务也比较艰巨,需要有人居中调度。

    辽王扒拉来、扒拉去,最后认为,这个最合适的人选就是张石,又会练兵,也懂建设,关键还是自己最放心的穿越伙伴。

    张石最后只得作罢。

    但是,金山伯濮玙、中护卫后军千户火真,还有明月,也请求随大军出征,辽王却同意了。

    火真熟知北元军队内部情况,是最好的带路党。

    濮玙曾经随其父翻越过哈拉温山,攻破过红城子、白城子等要地,是进军哈拉温山的活地图。

    至于明月,朱植早在得知阿扎失里率部逃亡的消息后,就将这消息告诉了她:“……事情就是这样,是去是留,悉听尊便。”

    明月大哭了一场后,还是用一句汉人的“嫁鸡随鸡”表明了自己的立场。

    辽王带明月出征,是惦记她的才华,希望她在安抚蒙古各部中起到关键作用。

    明月却始终惦记辽王的身子,特别是得知辽王的准岳父郭英留在应天,没有回到辽东之后,感觉自己还是很有希望当上王妃的。

    整个大辽泽已经彻底封冻,从广宁一路向东,径直穿过夏天的大江小河,畅通无阻,直达开原城,再向北直达长春堡,中间都是一片坦途。

    大军出行,出奇的顺利,正月十四日便到达长春。

    经过董兴半年的努力,长春堡现在已经有了城的模样,足以容纳千军万马休整。

    到了长春之后,朱植立即让大能全面负责新式武器的换装和训练工作。

    春节前,蒯富虽然组织人力加班赶制了一批新刀和后膛枪,雪峰刀还是只能先装备直属骑兵营和左护卫前军骑兵营。剩下的只能分给左护卫其他骑兵营总旗以上骨干。

    步兵战刀装备情况好一些,除了能满足所有的步兵营需求外,车兵营也换装了大半。

    至于二十支金贵的掣电铳,朱植只能让广宁中护卫的直属步兵营和朱大能的广宁左护卫亲兵营一人一半。

    换装后的骑兵营都是四百人,分成四个百户,也就是四个连队,一人二马,装备了青一色的雪峰刀。

    步兵营都是四百四十人,一人一马,由一个百户的火枪手、一个百户的刀牌手和两个百户的长枪手组成,攻防兼备、火力互补。

    车兵营也是四百四十人,分成四个百户,由八十辆双骡战车组成,每个战车乘有一个火箭手、一个火枪手、两个倭刀手、一到两个长枪手,还能携带部分后勤辎重。

    辎重营也是由四个百户编成,更侧重后勤运输能力,全营四百八十人,编有一百六十辆相对轻便的双骡战车,每车只乘有三人,携带普通大刀片子,基本上没有防护能力。

    换装完成后,辽王就让火真率直属骑兵营先护送车兵营和辎重营满载三千石军粮提前向嫩江方向进发。

    朱植让火真在到达上次追杀赖腊武的嫩江畔塔虎城附近后,设立后勤中转基地,以骑兵营驻守,车兵营和辎重营稍事休整后即行南返再次运送物资。

    他自己则在易信和明月的协助下,频频接见或就近走访一些周边蒙古、女真和林中各部头人,进行耐心细致地安抚工作。

    海西女真各部落早已臣服大明,自无二心。林中百姓,大多蜗居在茫茫林海雪原中,不见踪影。

    福余和朵颜二卫中的一些部落,都是老弱病残,还没有从金山溃败中缓过劲来,先前听说泰宁卫叛逃的消息后,也想逃跑,却苦于既无充足的车马,又无充足的体力,想逃也逃不了。现又见明军大军压境,担心明军迁怒于已,他们只好对内勉强搜刮两车金银财宝和数十名少女送到长春,以表臣服之意。

    朱植哭笑不得,本想拒收,易信和明月却都说:“这是游牧民族的草原法则,胜利者受之坦然,失败者献之安然。如果胜利者不收下这些礼物,失败者反而担心胜利者会随时彻底消灭他们。”

    随行充当书记员的纪善吴亮也建议道:“陛下已经严令投诚的蒙古人今后要与汉家通婚。收下这些少女,刚好为以后立功的将士们婚配。”

    朱植想了想,好像历史上是有这么个事,只好在笑纳的同时,在照例赏赐大量盐茶之物外,又赏了一些铁锅和粮食等紧缺之物,让各部照旧安心过冬。

    正月十五元宵节这天,广宁左护卫指挥同知朱大能和三万卫指挥佥事董兴提前一个月在长春给辽王过了一个生日。

    其实,二月十五日才是辽王爷的十三岁生日。

    可是考虑到再过一个月,也许正是与蒙古人杀得正酣的时候,那时谁还记得要过生日?

    大能带着一帮千户、副千户以上的骨干,和附近的部落头人行着古礼,嘴里却念着后世的台词:“祝辽王小老人家英俊潇洒、风流倜傥无敌霸王枪!”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去大明扶贫请大家收藏:去大明扶贫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朱植只好拿出从徐德那里又白嫖过来的二十斤高粱酒让大家开开眼、开开胃,也算是此次北伐的壮行酒。

    大家当然又是把酒言欢。

    经过一番努力,周边各部最初因明军大军云集带来的惶恐和不安慢慢平息了。

    正月二十日,朱植让董兴继续驻守长春兼运军需,自率王府直属人员和朱大能的广宁左护卫共六千余人继续北上。

    冬日里行军,一路上千里冰封。风景虽美,行军却是极为艰难。

    好在去年是个旱冬,雪下得并不是太多,地上的积雪并不算太厚,还没有没膝,加上火真在前面开路,大军每天还能前行近百里。

    四天后,主力顺利到达查干淖尔,也就是以冬捕闻名于后世的查干湖北岸的塔虎城,与火真的前锋部队会合。

    此时,辽东军全军七千二百人,其中军马六千六百匹,骡子近千头,真可谓兵强马壮。

    唯一的烦恼就是,大军人马消耗太大,备乘军马携带的胡萝卜干所剩无几。七千余头骡马只能扒雪觅食,大军后勤补给困难初现。

    朱植决定,辎重营南返接应物资,其他人马休整一日。

    二十六日,朱植留直属骑兵营一百人马在塔虎城驻守,主力携带近三千石军粮向纳哈出曾经盘踞的后方基地白城子继续挺进。

    步兵营和骑兵营一律下马步行,让马节省体力,慢慢前行。大部分车兵也下车步行,战车全部用来装运军粮。

    正月二十八日,大军到达哈拉温山东麓的查干浩特,汉语意为白城子,就是后世的白城市。

    元朝丞相兼太尉纳哈出曾在此筑城经营二十多年,历史上也曾取固若金汤之意,称为金山。城外沃野千里,可垦可牧。蒙古人尚白,城外白色毡帐遍地,故有白城子之称。

    去年夏天,白城子曾被蓝玉的四万铁骑攻破,现在仍然保有较为完好的城垣和兵营。城内还有几十户大胆的牧民在这里躲避寒冬。

    白城子是个理想的休整之所。

    但是,辽王只让平易带一百骑兵驻守白城子,其他人员抓紧时间,继续向蒙古人在哈拉温山东南麓的另一重要据点红城子前进。

    正月底,辽王大军终于来到了红城子,也就是后世的乌兰浩特。

    红城子位于嫩江支流洮儿河的上游,周围也是水草丰美之地。

    蒙古人性格奔放,入主中原后,受汉人尚红影响,多将房屋涂成红色,故取名为红城子。

    有意思的,后世这里又成为第一个少数民族红色自治政权的首府所在地,取名乌兰浩特,汉名意思还是红城子。

    纳哈出经营辽东时,也曾经在红城子建立城垣和兵营。

    去年夏天,红城子和白城子一起被明军攻破,但破坏也不算太严重。城垣和兵营虽然要比白城子规模小得多,但足以容纳一万人马临时休整。

    红城子西北面有哈拉温山庇护,气温相对温和,也非常适合大军休整,只是此时明军军粮所剩已经不多,顶多能再支持半个月。

    好在蒙古人自夏天败退之后,周围草场完好,雪地之下仍然有不少干草可供骡马觅食,可以节省不少的军粮。

    辽王曾经大量购置骡子,这时候充分体现了他当时的前瞻性。这些骡子食料少不说,还可以扒雪觅食,野外生存能力比娇贵的战马强得多。

    在红城子周围,易信他们居然发现了数百户从阿扎失里逃亡大军里掉队的老弱病残。

    易信从他们口中获悉,阿扎失里正是在二十天之前带领大队人马从这里沿洮儿河逃进了哈拉温山。

    辽王吩咐明军,不得为难这些人,让他们照旧居住城内,严禁大军骚扰。

    夜不收四处侦查,除了发现泰宁卫一些零零散散的掉队人员,并未发现大队蒙古人的踪迹。

    喜欢去大明扶贫请大家收藏:去大明扶贫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藏风 吃了肉,就不能吃我了 攻略阔少迹部君 完美世界 四合院:我可以吸收生命 十日终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