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泡书吧 > 去大明扶贫 > 正文 第52章 大明帝国的一大步

正文 第52章 大明帝国的一大步

    再说那吴杰、铁炫等人,从海路一路抵达辽东湾附近后,得到运送军粮水师船只的提醒,辽河口不仅河道壅塞,而且离广宁城很远,离蒙古人出没的盖州城反而很近,并不适合从辽河口溯江而上,更不适合下船登岸。

    在运粮水师官兵的指引下,吴杰和铁炫等人只好率领船只到达大凌河口,溯江而上,不久就找到一处河面宽阔平缓,适合登岸的地方。

    吴杰一边安排随船工匠就地取材,修建便捷码头,慢慢卸货,接应后续人马,一边派人往义州卫和广宁卫通报辽王即将到达的消息。

    刚好附近既有驿站,又有义州卫游骑巡逻,义州卫和广宁卫很快派出接应人员。

    洪武二十二年二月十八日上午,刚满十二周岁的辽王朱植终于在大凌河北岸下船,正式到达辽东,成为大明帝国在东北地区最大的官。

    其实,辽东是一个比较相对含混的历史地理概念。

    狭义的辽东往往指历史上以辽阳城为核心的辽东郡,也就是辽东半岛。

    广义的辽东则包括内蒙古部分地区,以及被老毛子抢走的一大块地区,比后世的东三省加起来还要大。

    中义的辽东还包含了辽河以西的辽西郡,也就是辽西走廊,比后世的辽宁省略大。

    明初所指的辽东,更多指的是这个中义的辽东。

    尽管一身粪臭味,朱植还是在下船之前,一本正经地正了正冀善冠,装逼地对众人说道:“这是我个人的一小步,却是大明帝国的一大步。”

    辽东都司都指挥使郭英早已带领辽东都司、广宁卫和义州卫一众将领在此恭候多时。

    可惜此时江风怒吼,北风肆虐,除了紧挨着辽王的靖江王,居然没有人听到辽王这么有哲理的话,这么激动人心的话,更别提回应、拍马了。

    郭英第一个向前行礼,甥舅久别重逢,亲热无比,诸将也是依次上前行礼,互道辛苦。

    只有作为地主的义州卫千户宋瑛遥遥抱拳,算是行过礼了,心道:“只不过是个含着金汤匙出生的臭屁王爷罢了,有必要如此低三下四吗?”

    宋瑛是左军都督府佥事宋晟之子。宋晟十岁从军,追随老朱参加大小数百战,少有败绩,其子宋琥、宋瑛也是十二、三岁从军,屡立战功。

    现在的宋琥不过二十七、八岁,便已任义州卫指挥使,二十二岁的宋瑛也官至千户,当然有骄傲的资本,说是将门虎子、少年英雄并不为过。

    前些时候,宋琥接到大将军冯胜的征令,率本卫四千人马前往大宁府筑城去了,只剩下弟弟宋瑛带一千多人守城。宋瑛也就成了义州卫前来迎接辽王最大的官,也算是对辽王的尊重。

    朱植对眼前有些傲气的小年轻并不认识,也不以为意,伸了个懒腰,活动了一下筋骨,先去看望了最早渡海到此的应天府那一帮人员。

    早几天从应天府和莱州启程渡海而来的人员正在大凌河北岸休整。这里不仅有代表大明最高军工水平的工匠,还有他亲手调教的亲兵营。

    在二十多名老兵的带领下,亲兵营早已找到一处山坡伐木立栅,搭建帐篷,开挖排水沟,并把那帮工匠护在中间,让他们继续安心制造车驾,俨然是一个小型堡垒。

    朱植就问蒯贵:“现在的零件能够组装多少辆战车?”

    蒯贵羞愧地回答:“我原本想在正月底完成一百辆战车的,因为提前出发,又是跨海颠簸,工匠们现在才回过魂来安心干活,只能组装八十辆左右的战车。”

    朱植一看这情形,小脸就低沉下来。这里离广宁还有两百里,没有马车,物资堆积如山,转运要拖到啥时候?幸好现在是连续晴天,如果赶上雨雪,可要老命了!

    他当即安排所有的工匠均听蒯贵安排,制作战车零部件,又派朱大能从亲兵营挑选一百新兵跟着师傅们轮流学车驾组装,以后上了战场,遇到车辆故障,也会自己及时修理。

    为了进一步提高效率,他让后面组装的战车可以适当偷工减料,不再安装减震装置。

    辽王又去看望了临清军营过来的那六千新兵。他们也在学习前面的亲兵营,在构建一连串的军营雏形。

    他原本打算到了广宁府后再组建广宁中护卫的,但是时间不等人,他和张石等人商量了下,决定就地成立广宁中护卫。

    在高层人选上,郭英、吴高、吴杰是辽东都司的三巨头,杨文、周兴、宋忠是广宁卫的三驾马车,老朱早已钦定,不可能挖到中护卫任职。

    朱植也不想将中护卫领导人选都交给辽东都司。虽然郭英是他的便宜舅舅,又是辽东都司最大的官,事事都会向自己请示,但毕竟是个过度,万一换了吴高、吴杰两个侯爷呢?

    他还听说,跟太子走得很近的李景隆那个便宜大表侄也可能要来辽东哩!

    所以,他觉得,如果要建立一支如臂使指的铁杆队伍,必须把百户以上的军官任免权牢牢抓在手中,确保把忠诚度建在百户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去大明扶贫请大家收藏:去大明扶贫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对于广宁中护卫指挥使一职,朱植本想交给张石,又怕张石资历太浅,又投错了态,弄了个蒙古降将这个身份,不能服众,只好玩起了人岗分离和因人设岗那一套。

    他让本身就是正三品的铁炫老先生暂领指挥使的虚职,平时照旧教他的书去,军中事务都不需要让他知晓。靖江王爷朱守谦也挂个指挥同知的虚职。

    张石虽然暂领中千户,辽王专门给他设立一个参谋长的特殊岗位。

    对于参谋长的地位,朱植对众人说得很明白:“今后大军出行、布防、作战,人马、车驾、粮草、军需要提前准备安排,山川地形、敌情要随时掌握,作战方略要随时调整变化,特设立参谋长,下辖参谋若干,辅助本王,凡军中大小事务,先呈参谋长再呈本王。”

    众人一听,张石实际上不就是中护卫指挥使嘛!

    至于广宁卫指挥佥事一职,朱植就留给自己的便宜姐夫兼大舅子郭镇了,由他负责军中后勤工作,应该没有大的问题。

    对于军中千户的职位,除了张石和大能两个心腹,也就平安、董兴、盛庸三个百户勉强符合条件了,都是身经数战的老兵,再稍加调教,应该能够胜任。

    原来王府一百个神机营老兵稍稍提拔一下,就是总旗了,相当于后世的排长。再从临清新兵中挑选三百人和原来王府三百新兵,组成教导营,突击训练一个月,从中挑出五百来人,就是小旗了,相当于后世的班长。

    至于五十来个百户岗位,相当于连长,那是兵头将尾,自古以来就是形成战斗力、建成打不垮连队的关键,必须要经过实战考验。

    除了郭英推荐的几个百户外,朱植能想到的就是盛凡、平易,神机营老兵中的两个总旗,还有那两个姓养的神枪手。

    此外,蒯氏兄弟、赵鲁等几个局长都是辽王搞的临时岗位,他也给他们在军中挂个百户的名,解决正六品的待遇问题,提高人员的积极性。

    还有三十多个百户岗位虚位以待。朱植也不着急,让张石既要在日常训练中从总旗中慢慢考察,更要从战场上脱颖而出的总旗中选拔,甚至可以从小旗中破格提拔。

    还有从楚王处借来的临时水师,此次海运,一路踏浪而来,甚为得力,除了委屈一下吴杰,让他继续兼管水师外,其骨干也应择优升迁,这事就让吴杰作主吧,报由辽东都司上呈兵部。

    对于朱植的人事安排,郭英当然没有意见。

    他早已做好了思想准备,把广宁卫交给辽王组建中护卫,过半年后自己再成立新的广宁卫

    没想到的是,这个外甥这么快就有了这么成熟的组织框架和人员基础。

    当然,朱植直接成立广宁中护卫,程序更为简便。

    王府护卫本就是吃皇粮的王府私军,人事安排只听命于皇帝,兵部和吏部无法插手不了,都督府也管不了。

    辽东都司和广宁卫就不一样了,不仅要接受兵部和都督府的双重领导,还要就近接受辽王的领导,平时大小事宜要既要向兵部和左军都督府报告,同时也要向王府报告,遇到北伐这样的国战,还要接受朝廷钦命将军或总兵官的节制。

    再说朱植这安排也是滴水不漏,挑不出什么毛病来。说他任人唯亲也可,任人唯贤也行。

    朱植不仅没有插手广宁卫的人事安排,还给郭英长子郭镇在中护卫里谋了个好差使,一开局就是正四品的指挥佥事,已经是给郭英极大的面子。

    郭英也很高兴,真是甥舅一家亲!

    喜欢去大明扶贫请大家收藏:去大明扶贫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藏风 吃了肉,就不能吃我了 攻略阔少迹部君 完美世界 四合院:我可以吸收生命 十日终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