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泡书吧 > 无尘仙师 > 正文 121、朝会

正文 121、朝会

    大盛皇帝头戴鎏金冕旒,身穿绣满云纹金边的深紫色锦袍,在宫女和太监簇拥下踏入大殿,登上天子宝座。

    文武大臣分列两班,左右相对站立。

    当太监例行宣告朝会开始,两班大臣一起侧身,往前踏出两步,对着天子高呼“万岁”,然后再返回先前站立的位置。

    乐福站在左列居首。他的对面是相国董焦。

    晋寿侯在最后关头选择离开,令乐福多少有些失望。

    今日朝会,皇帝将就是否联赵伐晋作出最终决定,长达半年之久的战与和之争将彻底结束。

    不过,对乐福来说,这事已经不重要了。

    他庆幸自己并不是在最后时刻才获知真相。

    为了李家的千秋大业,为了大盛江山,我曾那么殚精竭虑,积极奔走,此时想来,乐福心里不禁感慨万千。原来不过是人家眼里碍事的傻瓜蛋。

    晋寿侯此番来去匆匆,莫非也是因为知道了事情原委?

    这倒不奇怪。

    他纪庄本就无意朝争,只想做一个逍遥自在的侯爷。知道真相,他自然会选择置身事外。而真正令乐福感到不忿的,是对面这位几十年交情的老伙计。

    董焦回来后一直没来找过自己。乐福倒是去找过他几次,却次次都不凑巧。

    当真是因为不凑巧?他可不信。

    此时,他将目光落在相国那张满是皱纹的脸上。

    董相国却只低着头,目光看着自己的鞋尖。

    今日上朝,这相国大人也是最后时刻才匆匆赶到,没给自己留一点私下说话的时间。

    也罢,既如此,那就各求自安吧。乐福心想。

    他今日一早便开始留意,此刻朝堂之上,果见许多人眼神躲闪,心照不宣。

    这里面多少人已被收入那个小团体?

    他不好妄测,却也绝不胆怯。

    来吧,都朝着我来。

    最近,乐福耳根子可不清净。

    难听的话在中低层官员中口口相传,有人说他是骑墙派,有人骂他是草包,难堪重任。对他最不客气的,是说他不过靠着太子老丈人的身份才手握大权。

    自从担任尚书令以来,他不是第一次挨骂。不过,从前那些人只敢偷偷摸摸在私下里骂他。而这次很不一样,就像有一只看不见的大手在背后撺掇操弄。

    只可惜我知道太晚。

    乐福又偷偷瞄了一眼御座上的天子。

    李授的面孔在旒珠后变得模糊,看不清是何表情。

    乐福身边,奋威将军邓定,荡寇将军萧景全都一脸茫然,就像只带了身躯,却忘带脑子来。而对面的董焦也是眉眼恍惚,提不起精神。

    目光扫过。

    中郎将任潼跟乐福对视一眼,然后移开视线。长史诸葛逊跟他会意地点了点头。

    乐福不动声色,继续观望。

    看来看去,满堂文武各怀鬼胎,只有中常侍王光,散骑常侍王瑕这帮少壮派个个精神抖擞,像是等着就要大干一场。

    最后,他将目光落在太子身上。

    太子一袭鹅黄丝绸宽袍,头戴束发玉冠,在大殿上显得卓尔不群。

    只不过,那张年轻的面孔上此刻毫无波澜,看不出任何端倪。

    我的好女婿。

    乐福再次估摸了一番当前形势,把想说的话在心里默默复述了一遍。

    我绝不会让你们的阴谋得逞。

    别以为你们已把事情做得滴水不漏,别以为能把我当傻瓜一样任意摆布。

    除非……

    他实在不愿往那方面想。

    昨晚那人的话,此刻还在耳边回响。

    那人自称天厍军南营军士,留驻盛都,乃是奉命监视他和另外几名朝中大臣。乐福本来对此不敢相信,但那人出示了腰牌,还透露了以往监视他们的所见所闻。

    包括他跟诸葛逊、萧景等人私下见面的经过,谈话内容,此人皆说得头头是道,分毫不差。甚至就连他在家里的一言一行,那人也能说得跟当场所见,当面聆听一般准确无误。

    这让乐福勃然大怒。

    堂堂尚书府,天厍军随意出入,肆无忌惮。

    尤为可怕的是,他昨晚亲眼所见,那人凭空而来,说走就走,竟没有一名卫兵能够发现,没有任何人可加以阻拦。

    如此胆大妄为,让他想想就不寒而栗。

    既然此人确为天厍军成员,其受谁指使,自然不用说了。

    “那你为何要将此事告知与我?”

    最后,乐福提出关键一问。

    “因为太子。”那位细皮嫩肉的天厍军小伙说,“因为大人是太子岳父。”

    “这么说,你是太子的人?”乐福当即又问。

    “在下不过国师麾下一名小兵,尚无缘结识太子。”那人说,“不过,太子刚交了位朋友。而我是太子那位朋友的朋友。”

    “是你那位朋友让你暗中相助太子?”

    “正是。”那人坦然承认,“我那位朋友不日也将入朝。但情势紧急,他怕有所耽误,所以才让我提前向大人示警。陛下密召青峰山拂云子数次相会,国师已有洞察。为怕夜长梦多,国师已决定采取行动。事不宜迟,大人当速做决断。”

    “你是说,国师要借天厍军掌控宫禁之便,图谋不轨?”

    “暂无实据,这话还不敢说。不过,国师在太子身上已布局多时,恐怕意有所指。”

    “他在太子身上有何图谋?”

    “国师令弟子聂玉琅长期跟随太子左右,就是为揣摩太子言行举止。此人得国师千面之术,是此次行动中一枚重要棋子,请大人小心提防。”

    这话,他乐福不得不信。

    上次差人去酆城调查,他就发现那聂玉琅有问题。

    原来竟是如此。

    而且太子新交的朋友也让乐福对此事背后真相再不怀疑。

    无尘子乃前太师高徒,天命之选,区区魑魅魍魉,绝逃不过他的法眼。

    太子好运,幸而能交上这样一位朋友,可谓得天所助。

    想到这里,乐福心潮起伏,一时难以平静。

    先等等,再看看。

    要办此事,须一步步来。

    他拿定主意,眼皮逐渐耷拉下来,跟对面两位老狐狸,老朋友一样,让自己陷入迷糊状态。

    朝会开始,有人奏报庆元宫的修筑进度,说花园大致年底便可完工,明年便可投入使用。接着又有人向皇帝奏报北原饥荒,称已有饥民易子而食,奏请速速发粮救灾。

    有这么严重?乐福不敢相信。

    他听见相国嘴里嘟哝着,说不清楚这事,然后管粮的官员说,库存粮食都发往了石马城,因为镇东将军屡次告称缺粮。

    缺粮,到处都缺粮。怎么会一时间到处都缺粮呢?

    对,为了跟赵家皇帝结好,上次太子将北原的粮作为见面礼全都送去了邺城。

    乐福感觉心里乱糟糟的。

    但他依然耷拉着眼皮,强迫自己半梦半醒,充耳不闻。

    他要积攒精力,跟那个从不轻易露面的对手进行一场较量。

    当大殿重新陷入寂静,李授终于发问:“众卿,关于与赵结盟之事,你们还有何意见吗?”

    总算开始谈及此事。

    虽然早已知道皇帝的最终决定,但乐福还是缓缓抬头,耐心倾听。

    接着,他便听见皇帝说:“怎么,没意见了吗?好,那朕就提醒一下各位爱卿。你们当中许多人最近其实都没闲着,都在私下讨论到底要不要联赵抗晋。也就是说,其实你们都很关心此事。是战是和,对你们许多人而言,是攸关自身利益的大事,比江山社稷更为重要。”

    大殿里鸦雀无声。

    “这话虽然有些刺耳,可朕并非信口胡说。有人认为,伐晋,自己得不到任何好处,却有丢掉现有地位的可能。是也不是?不,朕认为不是这样。朕也劝你们别这样想。你们是大盛臣子,是朕的臣子。这江山社稷既是朕的,却也是你们的。”

    皇帝语气意味深长。

    群臣面面相觑,开始小声议论。

    “没错,战端一开,胜负难料。可朕是一国之君,对此难道不比你们更在意吗?当初为避李启李跃兄弟猜忌,朕不得不避祸于北原,却又如何?难道不跟现在一样?你们当中许多人自霸西便跟随于朕,与今时今日相比,那时却又有何不同?好好想想吧。不过,朕也可以告诉你们,朕已答应晋寿侯,放弃与赵结盟。所以,你们大可不必担心自己的前程,可以踏踏实实过太平日子了。”

    说到这里,皇帝开始一个个审视自己的臣子。

    当那道目光扫过自己时,乐福心里稍微咯噔了一下。

    他也是最近才彻底搞明白,半年来反反复复,一场场朝会,一场场争议,不过全是过场。

    大盛天子根本不是为了听他们讨论。

    他只是想搞清自己的大臣们各自所持态度。

    这就是天子的驭人之道啊。

    乐福还记得,当时晋寿侯也跟自己说过,天子要想知道的不是战与不战,而是要如何战,如何能胜战。说到底,当今天子也是一代雄主,岂能永远偏安一隅。

    他只是在等更好的时机。

    而那个时机也许一时难以到来,但也许就在明天。

    为此,他不得不暂时放弃开战的考虑。

    “好了,与赵结盟之事,暂时不再讨论。诸卿,还有别的事要奏吗?”

    乐福闻言,忽然往前一步,转身面对御座。

    “陛下,臣有话说。”

    “尚书令,你讲。”

    “关于与赵结盟之事,臣曾力主太子前往邺城,也曾与晋寿侯当面探讨,为的是百般周详。此前种种担忧,不过是唯恐力不能及。”

    他等了一下,见李授并未出声,便接着道:“但臣昨日接到霸东战报,叛匪头目雷成已被我军设伏格杀,余众土崩瓦解,作鸟兽散。此战前后历经数月,我天厍军兵不过千人,却横扫百里。以近千骁勇力克数万匪众者,古今能有几何。有此强军,何愁大事不可为?”

    “尚书令此言,是想说什么呢?”李授慢吞吞地问。

    “臣想说,霸东一战,天厍军战力初显,国师治军有方,当有所褒奖。”

    “嗯。言之有理。不过,当初对派遣天厍军参与平叛一事,朝中一直有不少反对的声音。如果我没猜错,恐怕至今仍有人认为此事贻害无穷。如今叛乱已定,还有人这么看吗?”

    殿上又是一阵沉寂。

    “没人持这种看法了?”李授语气轻慢,不疾不徐,“好,尚书令,你有何建议,接着说。”

    “遵旨。”乐福向李授拱手行了个礼,然后转身对着身边众臣,“当初无明殿勾连晋国,鼓动雷成等异教术士聚众叛乱,陛下早有洞察。为消弭祸端,乃令天厍军入驻酆城。此后大破影子人,击败雷成叛军,世人皆以为是太子贤能,却无人知乃国师之功。乐福以为,太子尽管英明,却不可贪天之功,坐享其成。天厍军全赖国师调教,如此威武之师,当为全军楷模。”

    “尚书令之意,是有何指?”

    “臣奏请陛下,对国师予以褒奖,同时望其传授治军经验。设若我三军皆能效法天厍军,假以时日,何愁不能挥军东指,所向披靡。”

    “你既为三军主帅,对提高军队战力,可有何具体想法?”天子煞有兴致地打量着乐福。

    “臣请将天厍军主要将领分派各部,表率三军。”乐福高声道。

    这时,中郎将任潼忽然站了出来,“臣附议尚书令之请。”

    “臣也附议。”

    长史诸葛逊出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藏风 吃了肉,就不能吃我了 攻略阔少迹部君 完美世界 四合院:我可以吸收生命 十日终焉